先打一下廣告,這是我們的粉絲團-Livdea,人數雖不多,但我們內心無比感謝粉絲陪我們一路走至今天。
相信許多創業團隊剛開始實踐一個新點子時都是充滿熱情的,這份熱情不止要告訴家人朋友,可能連你家里長都知道了,在還沒作出來之前就口沫橫飛得把產品說上天。
只可惜現實是殘酷的,一但遭遇不順利,且團隊決定跑路或是轉型時,你該怎麼對當初的支持者交待呢?
敝團隊就遇上了這問題,在產品還未作出來前就成立了粉絲團,而且迫不急待的邀請親朋好友全部加入累積人氣,總覺得有個粉絲團可以分享資訊並偷偷發佈產品資訊真是不錯。而且,不止認識的人加入了,隨著努力的經營,也漸漸有被產品相關資訊吸引的粉絲加入了。
好了,當事實証明我們的產品不過就是一個爛點子,不止賺不到錢,連我們覺得”應該會對產品感激到哭的那些人”都不喜歡我們,寄信給客戶變成萬年不理,和合作對象聊天也被嫌知識不足。根本爛到沒救了,終於,團隊決定轉型,說句行話就叫pivot吧。
可是當初支持這個點子的粉絲我們要怎麼交待呢? 那裡面有許多是家人,朋友,更有一些默默支持的粉絲,嚴重的是還有當初開發的客戶耶,難道就這樣說丟就丟嗎!?
今天就是來和大家分享一些經驗及數字,希望可以幫助其他團隊減少這方面疑慮。首先回答幾個問題,這是依我們的經驗來回答的,是否適用於你身上我們雖不保証,但一定有參考價值。
1. 我想大家最關心的就是,粉絲團要刪掉重練嗎?
A: 不要,原因稍後再說。除非你粉絲團的屬性和新產品完全不相關,不過這樣的轉型我們都知道那已經不叫轉型了。
A: 要! 一定要,而且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3. 轉型會得罪粉絲甚至跑掉嗎?
A: 一定會,應該很難避免這樣的事發生。
4. 粉絲團會因此失去公信力嗎?
A: 不會,根據FB給的數據顯示,有趣或是有用的資訊我們的粉絲依然願意去閱讀。
從數據來看,在轉型的當下,我們的粉絲數是191人(2012/08/18),而到寫這篇文(2012/09/04)我們的粉絲是195人。數字變化不大,但可以看看以下這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綠色的是不見的粉絲,藍色的是新加入的粉絲,可以發現從轉型的那一天起就不斷有粉絲不見,但並沒有大量的出走現象。
至於公信力,可以看看這個數據,這是轉型前一個互動蠻不錯的訊息
這是轉型當下的一則訊息,可以發現互動的人變多了
至於轉型後,互動的人幸好並沒有減少 :)
以下則是我們的一些努力:
首先是轉型後的題目,我們先觀察粉絲的喜好來決定怎麼轉型及如何轉型,Livdea原本的題目是室內設計,具體來說是透過家飾及家具的佈置靈感來進行導購,粉絲中互動的粉絲本就以女性居多,因此當我們決定要經營同一個粉絲團時,就決定新的題目一定要以女性為主要的目標客群,也就是現在的彩妝會入選的主要理由之一。
再來是轉型的當天,我們盡量一個粉絲都沒漏掉(有些人的陌生傳訊功能是關閉的)去傳訊通知轉型的消息,通知的內容也非千篇一率,而是根據粉絲加入的理由,現實中的關係(如親人、朋友),也有一部份是用猜的,來撰寫不同的文案,要知道,知會及通知粉絲是一種責任及義務。
在通知的過程中,一部份人會哈拉二句,問問最近好不好之類的,以現實中的家人朋友居多,他們並不太會詢問轉型的理由,只是非常溫暖的加油打氣。再來是一些創業的前輩或其他團隊,除了詢問失敗/轉型的原因外,還會針對我們的失敗及新的想法給許多寶貴的意見,感謝感謝,我們都記下來了。然後就是常常互動的粉絲,因為並非現實中的朋友,原以為他們會不太諒解,結果是不斷幫我們加油打氣,害我們都快哭了~
對那些默默離開的粉絲,我們也覺得很抱歉,至少他們沒有對我們口出惡言,畢竟這就像是走進一家門口貼滿餃子特價的餃子店卻突然告訴你這裡只賣鞋子,你能怪別人掉頭就走嗎?
總之,誠實、直接、立即讓粉絲了解狀況對我們來說是唯一的選擇。雖然以上這些事我們花了許多的時間去思考該如何作,對於大型的粉絲團來說或許並不切實際,但這是我們寶貴的一課,也提供給其他創業團隊參考參考。
che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